“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融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融水的目标,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2018年,县住建局荣获自治区住建系统集体二等功;荣获柳州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先进集体;2018、2019连续两年荣获自治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自2016年来连续四年获得全县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五年来,县住建局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要措施之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目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09年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84万户,发放危房改造补助资金9.79亿元,受益人口20.5万人。2016至2020年脱贫攻坚期内,全县共投入各级财政资金3.98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3571户,其中实施新建9311户,维修加固4260户,93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2018年全区农村危房改造加固示范点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五年来,融水县危房改造项目质量和进度均位列全区前茅,每年均荣获柳州市农村危房改造市级验收考评第一名,2017 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农村危房加固改造试点项目县, 2017和2018年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连续两年发文,把融水县经验做法向全区推广,并于2019年5月14日在全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保障战役推进会上作经验介绍。此外,我县农村危房改造相关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在国务院新闻办、《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等多家媒体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水东新区融州大道
2016年以来,按照“以融江为轴线,南伸北冲重点向东再造一个新县城”的城市发展思路,大力开发水东新区,民族高中、中医院、苗族文化广场、元宝山假日酒店、苏盟商业广场等建筑相继投入使用,水东新区城市规模初步形成。全县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3.25亿元,县城规划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建成城区面积达14.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18万人,城镇化率达41%。
融州大桥(二桥)
完成水东苗族文化广场建设,水东污水泵站投入使用,迎宾大道、玉融大道、滨江大道、融东大道、东宁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融州大桥建成通车,三桥工程顺利推进。人民西路桥、民族路延长线、苗都大道、城南大道、永嘉大道、五岔路口扩建、玉仙路扩建、旧城区主要道路“白改黑”等道路建设工程相继完工,城区路网进一步完善。
人民西路桥
完成民族特色风貌改造和“白改黑”的民族大道
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主动靠前服务房地产企业,推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积极引进融协地产、碧桂园、源和富景园、万诚景江园等一批房地产企业相继落户融水。2016年以来,全县完成房地产投资72.02亿元,新增商品房交易14059套,住房面积176.6万平方米,连续五年名列柳州县级前列,不断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满足人民对住房的需求。
县住建局领导到房地产企业靠前服务
“十三五”期间,我县住建行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在建房建市政工程监督管理,连续五年无人员死亡安全责任事故,无一般及以上等级的质量事故发生,工地扬尘得到根本治理,工地形象有了质的提升,共有6个项目工地被评为自治区安全文明工地,18个工地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工地,3个项目被评为市优质工程,建筑市场高质量发展。
县住建局组织工地现场观摩会
五年来,县住建局先后投资2.16亿元实施百镇建设、少数民族乡、传统村落、乡土特色、乡改镇、镇级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村镇建设项目,村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洞头乡改镇项目——民族活动中心
美丽广西宜居乡村综合示范点——融水镇小荣村西洞屯
积极推进乡镇集镇建设项目,集镇的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投资2079万元完成怀宝镇百镇建设项目。投资2493万元完成滚贝侗族乡、同练瑶族乡少数民族乡建设项目。投资2400万元完成永乐镇、洞头镇、大浪镇乡改镇建设项目。投资4860万元建设洞头镇、怀宝镇、永乐镇、大浪镇等四个镇级污水处理厂。
少数民族乡项目——同练瑶族乡大门
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投资3600万元实施杆洞乡党鸠村乌英屯等8个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投资1200万元实施香粉乡金兰村田塘屯等8个村屯乡土特色建设项目。2017、2018年两年共投入4300万元补助资金,在全县实施农村改厕改厨项目,共完成改厕25877户,完成改厨29660户,两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大力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投入340万元完成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1个,投入413万元完成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26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四荣乡荣地村归报屯
|